一、全域旅游的核心要务
从理论上看,全域旅游是在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战略理论体系下研究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成果。全域旅游发展要求政府专注于消除妨碍旅游产业乃至整个区域产业生产力成长的障碍,构成并保持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区域产业经济效率提升和创新发展。
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结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对“全域旅游”的系列论述,笔者认为全域旅游的核心要务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推进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落实地方党政一把手统筹的制度体系。只有全域旅游成为地方“一号工程”,才能真正实现以旅游产业为主导或引导,优化配置区域生产要素和落实适旅社会经济发展制度安排。
第二,在旅游资源富集区,建立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区域发展新平台、新模式。在以工业等产业为优势的地区,也可以运用全域旅游的理念,来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形成更人性化和有益于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产业发展创新模式。
第三,引导多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区域泛旅游产业集群。以旅游产业为核心,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统筹产业空间布局,集聚多元化业态,推进三次产业门类之间的主动融合、充分融合和创新融合。
第四,在适合发展全域旅游的地区,以全域旅游规划作为区域顶层设计,引导实现“多规合一”,使“全域旅游”理念在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法定规划及各职能部门规划中得到切实体现。
第五,借力供给侧改革,推动全域旅游产品的提档升级。一是以旅游发展思维引导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建设;二是通过产业交叉融合显著提升全域旅游服务容量和门类;三是推动涉旅公共资源管理与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创新,以满足国民休闲需求;四是将主导产品门类从单一的观光产品转型升级为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产品。
其实,自2008年起,我们就已在工作中开始全域旅游规划的实践。
2008年“5·12”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我们于5月底接受国家旅游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委托,迅速启动《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该规划是国务院统筹的灾后重建“1+9”规划体系中的专项规划,归类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于2008年7月8日通过国家旅游局评审,用以指导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工作。我们认为,首先要解决旅游业作为灾区恢复重建先导产业的地位问题,以保障全面调整灾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旅游业为抓手,实施“限一、退二、进三”的产业重建策略。国家旅游局给予本次规划高度评价,认为在一片混乱的情况下,我们以最快的速度,为旅游业灾后重建理出一条清晰路径,即以旅游业为先导产业,在灾区重新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引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全域旅游”理念在此得到实践。
2009年,我们编制完成《成都市大邑县全域旅游度假规划》,在全国率先提出以完整县域为单位,以旅游产业为引领的“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形成“1+N”规划体系创新成果,就是一个全域旅游规划加可以拆分的土地利用规划、旅游交通规划、城乡规划等N个专项规划,专项规划可以分别与国土、交通、住建等部门进行规划衔接与融合。在“1+N”规划体系下,我们针对大邑县的实际情况,提出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真正实现以旅游业为主导,谋划全域发展蓝图。规划实施后,大邑县土地价值显著提升,土地出让金收益连年翻番,迅速成为大成都地区的四季度假目的地。
更多精彩内容,扫描屏幕下方二维码
关注天津光华教育公众号
您好!请登录